发布人:陈美云 浏览:253次 时间:2020/3/6 11:37:27 |
 |
-top-alt:0.5000pt solid windowtext;border-bottom:1.0000pt solid windowtext;
mso-border-bottom-alt:0.5000pt solid windowtext;">
□具备 □不具备
|
|
工作措施和联防联控。
|
□具备 □不具备
|
|
应急预案
|
应急措施。
|
□具备 □不具备
|
|
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实施方案
|
校内校外心理援助的方式方法多渠道告知到每一位学生和家庭
|
□开展 □未开展
|
|
教师心育资格认证(中、高级)合格、专兼职心育教师(家庭教育引导师)进入各班开展工作
|
□开展 □未开展
|
6
九制
|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
报告流程。
|
□具备 □不具备
|
|
明确具体报告人。
|
□明确 □不明确
|
|
健康管理制度
|
管理内容、组织流程。
|
□具备 □不具备
|
|
师生晨午检制度
|
组织流程。
|
□具备 □不具备
|
|
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
|
组织流程。
|
□具备 □不具备
|
|
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
|
组织流程。
|
□具备 □不具备
|
|
健康教育制度
|
教育内容与形式。
|
□具备 □不具备
|
|
复课证明查验制度
|
组织流程。
|
□具备 □不具备
|
|
通风、消毒等制度
|
组织流程。
|
□具备 □不具备
|
|
免疫查验应急接种制度
|
免疫接种查验和应急接种制度落实
|
□到位 □未到位
|
|
7
四个一
|
一课
|
上好开学第一课,方案详实可行
|
□具备 □不具备
|
|
一训
|
学校通过网络视频等形式对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开展防控制度、个人防护与消毒等常识和技能培训。
|
□开展 □未开展
|
|
一演练
|
应急处置演练、开学流程演练。
|
□开展 □未开展
|
|
一手册
|
校本化开学防控手册
|
□具备 □不具备
|
|
8
|
清洁消毒
|
开学前对学校进行彻底清洁,对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处理,教室开窗通风
|
□到位 □未到位
|
|
9
|
防护物资
|
隔离防护用品(隔离衣、一般防护服、医用防护服、护目镜、一次性橡胶手套、防护面屏、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
|
□具备 □不具备
|
|
日常防护用品(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普通肥皂、洗手液、免洗洗手液(酒精浓度较高);多层不易透水的纸巾)。
|
□具备 □不具备
|
|
日常监测用品(红外线额温枪、耳温枪、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门式体温监测仪)。所有寄宿制学校按照每个学生宿舍一个体温计数量配备,同时提供足量的75%酒精棉片或棉球。
|
□具备 □不具备
|
|
10
|
消杀用品
|
可用于环境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类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等);手、皮肤消毒剂,如碘伏、含氯消毒剂和过氧化氢消毒剂等手、皮肤消毒剂或速干手消毒剂;75%的酒精、酒精喷壶、酒精棉片或酒精棉球等。
|
□具备 □不具备
|
|
11
|
消杀器械
|
移动式紫外线消毒设备、超低容量喷雾器、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呕吐物应急处置包等。
|
□具备 □不具备
|
|
12
|
洗手水龙头
|
中小学按照每40人设置1个洗手盆或0.60m长盥洗槽;高校在教学楼、食堂、宿舍、活动中心、实验室、洗手间等公共场所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配备必要的洗手液(肥皂)、纸巾或干手机等设施设备。
|
□具备 □不具备
|
|
13
|
废物处理箱(袋)
|
用于处理废弃口罩和其他分泌物的专用垃圾袋及带盖子的垃圾箱。
|
□具备 □不具备
|
|
14
|
隔离观察场所(区)
|
独立的集中隔离观察场所(区)。
|
□具备 □不具备
|
|
基本设施设备、管理制度。
|
□齐全 □不齐全
|
|
15
|
专用车辆
(高校填报)
|
疑似病例转运、护送人员防护、消毒等措施。
|
□到位 □未到位
|
|
附件2:
镇江市学校疫情防控督查(自查)要点
根据国家及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市实际情况,拟定本市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督查(自查)要点,有关部门督查人员按照本要点进行检查引导,各类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如大学、中小学、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等)对照自查,从而进一步完善学校的防控措施,确保学校防控取得成效。
1.疫情防控的预案及应急实施方案、制度等
1.1对已经制定的预案、方案、制度(三案九制)和“四个一”(开学第一课、一训、一演练、一手册)进行细化,特别是要进一步明确有关的责任人、信息报送渠道、报送方式等;
1.2制定详细可行的开学防控工作方案,包括体温监测(住校与非住校,测量人员与时间)、课堂管理、就餐管理、住宿管理、防校园内聚集的有关措施等;
1.3制定可行的学校出现发热情况的处置方案,包括如何发现、发现后如何处置(隔离、观察、转运、就医等);
1.4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消毒制度及消毒方法;
1.5制定开学第一课的防控常识培训方案;
1.6开展一次疫情防控应急演练。
2.人员健康状况的排查与管控
2.1在过去排查管控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力度,特别是对目前仍在外地的学生;
2.2扩大排查管控范围至学生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
2.3对教职工及学生宣传有关的防控常识和要求;
2.4引导学生返校的途中做好防控(尽量减少中转、戴口罩、经常洗手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实行到站接车;
2.5引导师生做好开学前的居家生活等;
*2.6有准确的排查花名册及体温记录(特别是体温异常汇总名册);
2.7对于排查出来的发热人员有明确的科学管理措施。
3.临时隔离观察场所的设置
3.1学校应当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临时隔离观察场所;
*3.2大学及有住宿学生的隔离观察场所应能满足被隔离人员单独生活的基本要求;
3.3中小学或无住宿学生的学校,设置的隔离观察场所主要是用于体温异常的学生临时安置。此类学生应当由校医在报告的前提下,进一步查证分类识别,或直接转送医疗机构,或由家长带回就医等;
3.4观察隔离的场所相对独立,进出通道合理、配备相应防疫物资(除生活物资外还应该有体温监测、消毒液、防护用品、常用药品等)、配备相应的管理及服务人员(包括医务人员),有关的引导标示标识等;
3.5观察隔离场所具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与措施,如明显的标识、封闭的措施、消毒管理措施、生活保障等,同时也要考虑隔离人员的生活方便,如厕所、卫生间等。
4.防疫物资的储备(主要包括防护用品、体温检测、消毒药品)
4.1个人防护用品:口罩(包括有一定量的医用口罩,教师上课时的医用口罩,观察隔离区及运送的发热人员时使用的医用N95口罩,医用外科口罩)、防护服(隔离衣)等;
4.2消毒人员用个人防护用品:防护服、胶手套、胶鞋、防护眼镜(面屏)、帽子等;
4.3校医院(医务室、卫生所、保健室等):医用口罩(含N95相当或以上)、隔离衣、防护服、护目、手套、面屏等;
4.4观察隔离场所的必备物资应当达到医用级别;
4.5测温设备:红外额温枪、耳温枪、水银温度计、电子体温计等,同时有配套的75%酒精棉球;
4.6消毒物品:环境消毒类、手消毒类、特殊场所消毒类(计算机房等)(每个单位原则上不少于三种消毒剂:用于室内环境消毒、用于手部皮肤消毒、用于电子产品设备仪器等);
4.7消毒器械:紫外线灯(固定或移动)、喷雾器、专用垃圾桶、专用包装袋等;专用的桶和拖把等;
4.8其他设备:红外成像测温、空气消毒设备;
*4.9所有物资清理造册并分类安全存在,查看所有物资的效期和有关批文,保证使用效果;
4.10根据使用说明制定有关的使用方法,培训使用人员并使其能熟练掌握;(应当进行必要演练)
4.11目前相当一部分学校准备的物资多数是非医用的,要有相应的适当的医用类产品,如口罩、防护服、隔离衣等;
4.12新采购的红外测温仪应进行试用校验,红外成像测温设备安装应当符合环境要求;
4.13消毒产品查验有关资质证明文件,事先对有关的产品按照用途和性质等分类;
4.14有关的消毒工具进行标识,防止混用;
4.15有规范消毒的记录;
*4.16上述防护用品、消毒产品、体温监测设备应当根据学校的规模(学生数、宿舍数量、教室及其他场所等)等实际情况适量配备,以满足日常使用的需要;
4.17有校医院的应当增加物资的配备数量;
4.18少数医用级产品建议可以由行政部门统一采购配备;
*4.19学校尽量设置合理的足够洗手设施,并在洗手处张贴引导洗手的宣传画(七步洗手法),配备相应的洗手液或肥皂,配有干手的纸或烘干机。(有条件的可以配备免洗手消毒液如消毒凝胶等)
5.环境清理与消毒(外环境,室内环境,教室、公用场所、通道、隔离观察点)
5.1外环境的清洁整理(无疫情的学校不建议对外环境消毒);
5.2针对不同场所采用不同的消毒药品和消毒方法;
5.3消毒由经过培训的人负责;
5.4定人定岗定责消毒;
5.5消毒后做好记录;
5.6做好消毒人员的自身防护;
5.7消毒过程中的安全防护。
5.8学校做到开学前一周对校园环境进行一次清理整洁,对特定场所开展一次全面彻底的清洁消毒;
5.9对所有教室(含其他室内场所)进行通风换气(未出现发热人员的室内场所不建议空气消毒),对有关的室内场所及有关的台面、桌面等进行一次消毒(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消毒的部位,并采用不同频率、不同方法进行科学消毒;经常触碰和使用到的应该经常性消毒,如电梯按钮、门把手等);
5.10有关的消毒具体方式方法可参考附件5。
6.学校发现发热人员的管理
6.1排查与发现(进校、在校、其他),学校通过体温监测等措施及时发现发热人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处置;
6.2分类识别并科学合理处置发热人员,对发现的在校发热人员应当由校医进行识别分类,对有可疑症状的应当及时送医;
6.3中小学、幼儿园等有家长接送的一般发热学生应尽快通知家长送医疗机构就诊;
6.4建立与就近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对接通道;
6.5对运送的医护或其他人员有专门的防护措施(包括人员、车辆、消毒、防护、报告等);
6.7对发现发热人员的周围接触者进行排查与管控(如消毒等),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可能的流行病学调查;
6.8对发热并伴有相关症状的人员有专人予以重点管理。
7.生活饮用水管理
7.1二次供水的卫生管理
开学前对二次供水设施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洗消毒,并经检测合格后方可供水;
7.2管道分质供水的卫生管理
开学前一周内对设备进行清洗消毒,需要更换过滤膜的应同时检测合格,对出口水及管道末梢水(最远端取水嘴)进行检测合格方可供水;
7.3桶装水的卫生管理
开学前一周内对所有饮水机进行清洗消毒并检测合格方可供水;
7.4开水器的卫生管理
对相应的设备进行清洗消毒,保证开水达到规定的温度。
8.食品安全管理
按照有关部门要求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从原料到就餐场所,做到规范科学有效。
9. 物资保障最低限量参考标准:
所有防疫物资的储备数量建议按照学校的规模(如在校师生人数、校园建筑面积等)及防控的实际需求(目前先按照2周的时间考虑,后期再视具体情况及时补充,以下是中小学校幼儿园参考标准,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参照)。
9.1一次性医用口罩:按照所有在校教职员工数2周(每天2只)的用量进行储备;
9.2 N95口罩:按照学校医务室50只的标准储备;
9.3 一次性防护服:按照教职员工和学生总数每500人1套的标准储备(托幼机构每100人1套);
9.4 一次性医用橡胶手套:按照每个教学班5副的标准储备;
9.5 医用防护眼镜:按照教职员工和学生总数每500人1副的标准储备(托幼机构每100人1副);
9.6 手持式红外测温仪:无寄宿生学校按照班级数加适量公用(如校门口等)数量配备,寄宿制学校增加按照每个学生宿舍一个体温计数量配备;
9.7医用酒精:按照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总数每人10ml的标准储备;
9.8 其他疫情防控如消毒液,洗手液等按照2周用量配备;
9.9按照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总数每40人设置1个洗手盆或0.60m长盥洗槽,尤其要保证教室、食堂和厕所等师生洗手使用。
注:带*的条目请参考第9条配备。
附件3
关于不同学校防控要求的区别
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大体上可分为四个大的类别。
一、 大中专院校防控要点:
应当按照附件2全项抓好落实(其中有住宿学生的中学或高职类应当参考大中专院校实行)。
二、 中小学校防控要点:
主要是指无住宿生的学校,观察隔离点的设置可以不考虑生活需要,按照实际需求配备物资。
三、 托幼托育机构防控要点:
基本上同中小学,应增加活动场所及玩具的消毒管理。
四、 校外培训机构防控要点:
由于校外培训机构种类多,情况不一,应当实事求是,分类提出不同的重点要求,做到一校一策。如学校类、小型短期类、成人类、中小学课程类以及机构的规模等,根据不同情况对照要求落实防控措施;
极小型的培训机构(如人数少、教学项目单一、场所规模小的)应当重点做好情况报告,体温监测,落实好洗手设备设施,科学进行环境消毒。
附件4:
关于消毒的有关要求
1. 有足够的消毒设施并标识清楚(设备如喷雾器、专用消毒桶、专用消毒拖把、专用纸巾等);
2. 至少有两种以上的消毒液(如环境、手部、其他类);
3. 有完整的消毒记录(包括场所、消毒人员、消毒时间、消毒药液品种、消毒方式、消毒剂浓度等);
4. 制定有相应的科学合理的消毒方法;
5. 洗手处配有洗手液、干手措施(烘干机或纸巾等),张贴洗手方法(七步洗手法);
6. 有相应的消毒人员防护用品,医用酒精禁止大面积喷洒;
7. 对实施消毒的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使其能熟练掌握消毒方法;
8. 清理并明确需要消毒的场所与物品设施;
9. 制定并完善符合本场所实际情况的有关消毒制度;
10. 有空调的场所对所有空调滤网进行一次清洗,所有需要消毒的场所应做到先清洁后消毒。
附件5
学校预防性消毒技术参考要点
(各类学校均可参照)
消毒对象
|
消毒方式、频次与要点
|
消毒因子、浓度及消毒时间
|
注意事项
|
空气
|
1 开窗自然通风,每日至少2次,每次30min以上。
2.不能开窗通风或通风不良的,可使用电风扇、排风扇等机械通风方式。
3.必要时使用循环风空气消毒机消毒,应持续开机消毒。
|
|
1.循环风空气消毒机使用时应关闭门
窗。
2.接产品使用说明书对循环风空气消
毒机进行维护保养。
|
空调等通风设备
|
1.排风扇等机械通风设备每周清洗消毒1 次。
2.分体空调设备过滤网和过滤器开学前、后每月清洗消毒1 次。
3.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定期清洗消毒。
|
100mg/L 微酸性次氯酸水 或250mg/L-500mg/L 含氯(溴)或二氧化氯消毒液,消毒 10min-30min。
|
1.消毒前先去除挡板上的积尘、污垢。
2.集中空调系统的清洗消毒应由具有清洗消毒资质的专业机构完成。
|
物体表面
|
1.经常接触或触摸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窗把手、台面、桌 椅、扶手、水龙头、电梯按钮等每天消毒2 - 3 次。
2.不易触及的物体表面每天消毒1 次。
3.使用消毒湿巾或抹布进行擦拭消毒或喷雾器喷洒消毒(后擦拭)。
4.开学前全面彻底消毒一次。
|
100mg/L 微酸性次氯酸水或1%过氧化氢湿巾或消毒液或250mg/L 含氯( 溴)消毒液或100mg/L-250mg/L二氧化氯消毒液。消毒 10min-30min。
|
1.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先去除可见污染后再行喷洒消毒。
2.应喷洒至物体表面被完全润湿。
3.不得与清洗剂合用。
4.精密设备或操作仪表等使用湿巾擦拭消毒。
|
地面、墙壁
|
1.一般情况下,墙面不需要进行常规消毒。
2.地面每天消毒1-2次。
3.当地面或墙面受到血液、体液、排泄物、呕吐物或分泌物污染时,清除污染物后,及时消毒。
4.采用拖拭、擦拭或常量喷雾器喷洒消毒。
|
有效氯 100mg/L 微酸性次氯酸水或250mg/L-500mg/L 含 氯 (溴)或二氧化氯消毒液,消毒10min-30min。
|
消毒前先清除地面的污迹,其他同物体表面。
使用专用拖把或擦布,也可以采用喷洒然后擦拭。
消毒后的相应的清洁工作。
|
洗手水池、便器、盛装吐泻物的容器、痰盂 ( 杯 ) 等
|
1.洗手水池、便器等每天2 次擦拭消毒。
2.盛装吐泻物的容器、痰盂(杯)等每次使用后及时浸泡消毒。
|
500mg/L-1000mg/L 含 氯 (溴)消毒液 或250mg/L-500mg/L 二氧化氯,消毒 15min-30min。
|
每次用后清洗或冲洗干净、保持清洁。
|
毛巾、被裤、台布等纺织品
|
每周清洗消毒1 次。
|
1.流 通 蒸 汽100℃作 用20min-30min。
2.煮沸消毒作用15min-30min。
3.在阳光下暴晒4h 以上。
|
毛巾应一人一巾一用一消毒,或使用一次性纸巾;被褥应一人一套。
|
电话机、传真机、打印机、电脑键盘、鼠标、小件办公用品
|
1.表面擦拭清洁消毒。
2.每周消毒1- 2 次。
|
1%过氧化氢湿巾或75%酒精或有效氯 100mg/L 微酸性次氯酸水。消毒10min-30min.
|
消毒到规定的时间后,用清水去除残留。
|
餐桌、餐茶具、熟食盛具
|
1.餐桌使用前应擦拭清洁消毒。
2.餐(茶)具、熟食盛具应专用或一人一用一清洗消毒。
|
1.流通蒸汽 100°C 作用20min-30min。
2.煮沸消毒作用15min-30min。
3.按说明节使用消毒箱(柜)。
|
1.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规定和要求。
2.严格实行“一洗二冲三消毒四保洁”制度。
3.餐(茶)具和熟食盛具的消毒首选物理方法。
|
文体活动用品、玩具
|
1.耐热耐湿物品可用流通蒸汽。
2.不耐热的物品塑料、橡皮、木器类文体活动用品和玩具擦拭或浸泡消毒。
3.纸质、长毛类文体活动用品和玩具可置阳光下暴晒或使用臭氧消毒器消毒。
4.每周消毒1 - 2 次。
|
1.流通蒸汽100°C作用20min-30min。
2.煮沸消毒作用15min-30min。
3.在阳光下暴晒4 h。
4.1 %过氧化氢湿巾或消毒液或250mg/L 含氯(溴 )消毒液或100mg/L-250mg/L二氧化氯消毒液。消毒10min-30min。
5.臭氧消毒器按使用说明书操作
|
定期用清水清洗,可使用洗涤剂与温水清洗, 以加强污垢的去除效果,有缝隙的文体活动用品和玩具还可用刷子涮洗。
|
清洁用具
|
1.不同的区域应使用不同的拖布和抹布。
2. 每次使用后浸泡消毒。
3.有关的工具就有明确的标识。
|
有效氯 100mg/L 微酸性次氯酸水或250mg/L-500mg/L 含 氯 (溴)或二氧化氯消毒液,消毒 30m i n 以上。
|
1.拖布和重复使用的抹布用完后应洗净、悬挂晾干,有条件的可烘干后存放。
2.清洁桶应在每次使用后用温水和清洁剂清洗,充分干燥后倒置储存。
|
吐泻物、分泌物、腹泻物
|
1.用消毒干巾(高效消毒剂)覆盖包裹呕吐物,作用一定时间后,在穿戴好口罩、手套和隔离衣的情况下用覆盖的消毒干巾处理呕吐物丢入废物袋,然后用消毒湿巾(高效消毒剂)或浸有消毒液(高效消毒剂)的 擦 (拖)布 擦 (拖)拭可能接触到呕吐物的物体表面及其周围。
2.马桶、便池或洗手池内的呕吐物等,应先用含氯消毒粉(如漂白粉)均匀撒在上面(包括周边)进行覆盖,盖上马桶盖,作用30min后用水冲去。
|
呕吐物应急处置包,消毒干巾覆5min, 消毒湿巾擦拭消毒5min。漂白粉覆盖30min。
|
1. 不可使用拖布或抹布直接清理。
2. 呕吐物处置应由教师(保育员)实行,不得由学生(儿童)实行。
3. 学生(儿童)发生呕吐后, 当班老师(保育员)应马上疏散周围的学生(儿童)。
4.处理呕吐物时应穿戴好口罩、手套和隔离衣。
|
手
|
1.一般情况下采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充分搓洗。
2.必要时可用合格的免洗手消毒剂消毒。
|
|
1. 在儿童、学生就餐场所提供足够的水龙头。
2. 在餐厅、图书馆、体育馆、教室、宿舍楼等入口处提供免洗消毒液。
3.手消不建议托幼机构儿童随意使用含醇类的免洗手消毒剂
|
备注:本要点仅供学校预防性消毒参考用,如与国家和省级有关新冠肺炎防控技术引导最新方案不一致,以最新方案为准。
附件6
学校疫情防控保障落实情况督查安排
组长
|
成 员
|
3月11日
|
3月12日
|
刘元良
王 斌
|
△孔令珩
杨生(卫健委)
王春芳(督评中心)
|
|
镇江一中
扬中市
|
朱定明
|
△孙鹏 苏军 孔祥树
陈国年(卫健委)
姚宇(督评中心)
|
在镇高校
(卫健委:陈国年、杨生、陈隽、张倩)
|
镇中、外国语学校、六中
丹阳市
|
薛安明
|
△丁继东
陈隽(卫健委)
秦甄平(督评中心)
|
|
镇中附中、索普初中
京口区
|
黄科文
|
△张志锁 孙国芳
张倩(卫健委)
李适(督评中心)
|
|
崇实女中、三中
句容市
|
王 健
|
△郑学斌 李欣蔚
蒋兆峰(卫健委)
陈洁(督评中心)
|
|
镇江高职校
丹徒区
|
赵建军
|
△丁东全 史, 雪君 张路
张春霞(卫健委)
姚镇(督评中心)
|
|
特教中心
镇江新区
|
姚 平
|
△杨鸣雷 黄勇
夏文玲(卫健委)
吴霞(督评中心)
|
|
江科大附中、
江南学校
润州区
|
窦玉成
|
△廖伟根
艾艳(卫健委)
田静(督评中心)
|
|
实验高中、南徐中学
|
注:3月13日上午10:00,在市教育局附6楼会议室召开市属学校督查反馈会,由各组代表(姓名前加“△”者)各组反馈督查情况,反馈时间按每校5分钟累计。 ,
镇江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学校防控组
镇校防组〔2020〕12号
关于开展学校疫情防控保障落实情况
督查工作的通知
各成员单位,各市、区学校防控组,各级各类学校:
为深入贯彻习大大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教育厅决策部署,根据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校防组《关于开展学校疫情防控保障落实情况督查工作的通知》(苏校防组〔2020〕34号)要求,现就开展学校疫情防控保障落实情况督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全面对照国务院《关于依法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发〔2020〕28号)、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督导检查工作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20〕9号)、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转发学校防控组做好学校疫情防控保障工作的通知》(苏肺炎防控办〔2020〕46号)和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校防组《关于开展学校疫情防控保障落实情况督查工作的通知》(苏校防组〔2020〕34号)要求,逐校(园)、逐项对疫情防控保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压紧压实各学校单位防控责任,落实落细各项防控保障措施,为开学复课提供坚实条件保障。
二、督查重点
紧紧围绕国务院公布的《托幼机构新冠肺炎防控技术方案》《中小学校新冠肺炎防控技术方案》《大专院校新冠肺炎防控技术方案》和省督查文件通知中规定的人员健康报告、防护物资储备、应急预案制定等具体要求落实情况开展督查。
三、督查安排
1.学校自查。3月8日前,各市、区疫情防控校防组要根据督查工作要求,督促辖区内各级各类学校开展自查,并向省校园疫情防控信息系统上传《学校疫情防控保障落实情况自查记录表》,及时掌握学校落实防控保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市属各学校3月10日前将自查情况报市学校防控组。
2.属地督查。根据当前疫情防控情况,各市、区疫情防控校防组要分批次对辖区内各级各类学校疫情防控保障工作进行现场督查,对责任不落实、保障不到位的督促整改,确保每一所学校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具备基本防控条件,切实保障师生和校园公共卫生安全。
3.市级督查。市疫情防控校防组将在各级各类学校自查结束后,对市属学校进行督查和市、区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特教学校、幼儿园)进行抽查,具体时间和安排附后。3月10日上午9:15,在市教育局附6楼会议室,召开市级督查培训会,参加对象:督查组所有成员、市属学校校长、各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职能科室负责人。13日上午10:00,在市教育局附6楼会议室,召开市属学校督查反馈会,参加对象:督查组所有成员、市属学校校长。
4.省级抽查。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学校防控组、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将通过受理举报、线上督查等方式开展重点督查,并适时组织现场抽查,具体时间和安排另行通知。
四、督查要求
1.各市、区学校防控组要高度重视督查工作,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会同当地卫生健康部门精心组织,确保督查工作做到全覆盖、无死角,确保疫情防控保障各项措施落实落细落地。
2.各地各校对在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要及时整改;对履职不力,疫情防控保障措施不到位的学校和责任人,要依法依纪严肃追责问责。市学校防控组将及时通报各地开展督查情况,对不认真督促学校自查、不扎实开展督查,对瞒报、缓报发现问题并造成不良影响的,将依纪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3.请市、区学校防控组3月16日前,将辖区内开展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特教学校、幼儿园)防控保障督查情况(包含组织领导情况、督查学校情况、发现的问题、提出的整改要求、通报问责情况等)电子稿(word格式),以及通报问责材料扫描件(PDF格式)一并报市学校防控组督查组,联系人:毛白瑛,电话:13775366568,电子信箱:358627729@qq.com。
附件:1.学校疫情防控保障落实情况自查记录表
2.镇江市学校疫情防控督查(自查)要点
3.关于不同学校防控要求的区别
4.关于消毒的有关要求
5.学校预防性消毒技术参考要点
6.学校疫情防控保障落实情况督查安排
镇江市新型冠状 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防控指挥部学校防控组(代章)
2020年3月6日
附件1:
学校疫情防控保障落实情况自查记录表
学校法人:(签名) 学校名称:(盖章)
自查记录填写人:(签名)
序号
|
项目内容
|
重点
|
结果
|
备注
|
1
|
值班值守
|
校领导及相关人员在岗在位情况。
|
□在岗 □不在岗
|
|
2
|
校门管控
|
人员登记、测量体温。
|
□落实 □未落实
|
|
3
|
“日报告”
“零报告”
|
学校每日掌握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健康情况,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并向主管部门报告。
|
□落实 □未落实
|
|
4
|
留校师生防控
|
学校针对留校师生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含留学生)。
|
□到位 □未到位
|
|
5
三案
|
防控工作方案
|
领导小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