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生命与安全。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提出了人的需要层次论,他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敬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五类。生存和安全是人发展中的两个基石。没有了安全、没有了生命,那大家的学习、大家的奋斗、大家的成就和大家的幸福都失去了意义。比如说现在的叙利亚难民,他们毅然决然漂洋过海到欧洲,一个他们陌生的地方。背井离乡,前途未卜,是因为叙利亚国内缺少了对生命的敬重和安全的保障。
校园是安全的,但是同学们也需要对自己的安全负责。偶发的交通事故、火灾、公共场所的安全事故,甚至是一些自然灾害还是存在的。一次次的意外,以一辈子的长度来看,完全有可能成为必然。虽然地震、火灾和踩踏事件大家希翼一辈子不要碰上,然而遇上了,学会一些逃生和急救的常识和技能,不仅让你能尽可能避免被伤害,同时你所掌握的一些急救的技能也能及时惠及你身边的人。
开学初大家开展了一次全校性的紧急疏散演练。从开展情况来看,演习效果是不理想的。大家的紧急疏散演练用时5分钟左右,和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中要求的2分钟以内相比,相差甚远。不是说大家做不到,而是大家同学们的思想上不够重视,总是认为这些火灾、地震等灾害离大家很远。也有同学说,如果真的遇上了,我会跑的比兔子还快。同学们,紧急疏散一般是在人员密集的场所中撤离,不像在田径场上的百米冲刺,讲究的是有序、快速和全体人员安全撤离。否则混乱的拥挤极易造成踩踏事故,出口处的拥挤受堵,会造成更多人和更为严重的伤害。比如说大家每天都会看到很多同学在中午和晚上吃饭时一路狂奔,这就很容易出现意外,学校在这一阶段将会重点整治这个不文明的现象。
逃生是门必修课,应急常识和技能的学习也是必修课。据美国官方统计,每年心血管病人死亡数达百万人,约占总死亡病因1/2。而因心脏停搏突然死亡者60-70%发生在院前。因此,美国成年人中约有85%的人会参加CPR(也就是心肺复苏)初步训练,结果使40%心脏骤停者复苏成功,每年抢救了约20万人的生命。心脏跳动停止者,如在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心脏救生,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我想问问大家,大家有多少同学是真正掌握了CPR技术?初步的CPR是按ABC进行。A:开放气道 B:口对口人工呼吸 C:人工循环也就是胸外心脏按压。
又有多少同学知道我国的机场有一种叫AED的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装备?
当你身边有人突发心脏疾病时,如果等医务人员赶到现场就很可能已经错过了最好抢救期,你是否能把握关键的黄金3分钟?在欧美国家,凡是人群聚集的场所,如机场、医院、超市,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AED。使用除颤器救人只需“简单四步”就可以挽救一条生命:1打开AED的盖子,依据视觉和声音的提示操作,2将两块电极板分别贴在患者右胸上部和左胸左乳外侧,3将电极板插头插入AED主机插孔。4机器开始自动分析心律,除颤。
又有多少同学到宾馆会去看门背后张贴的紧急疏散线路,在火灾来临时,能快速安全的将自己、伙伴、亲人带离火灾现场呢?
同学们,校园不仅是你学习学问常识的场所,也是你增长安全常识和技能的地方。学校的环境是安全的,但不等于是100%的安全。还需要同学们提高安全意识,重视应急常识、技能的学习和体验疏散演练过程,只有你思想重视、只有你积极参与,大家的安全教育才有意义。
愿大家每一个省扬高中人健康、平安和幸福。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