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一个世界性的营养性疾病,目前,在世界各个国家中都有发生,但是,发展中国家的贫血的发病率尤其高。在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相当高,尤其妇女和儿童。据报道,目前中国儿童的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超过20%,妇女的也接近30%(各地的调查数字有一定的差别)。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中国人的严重的营养问题。
铁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内铁的总量大约在4~5克,是人体含量最高的微量元素。其中大部分存在与血红蛋白中,还有存在于肌红蛋白和含铁酶 类中,这部分成为功能性铁。另外还有部分是储存于肝脏、脾和骨髓中,称为贮存铁。
一、铁的主要功能是:
1、作为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组成成分,参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转运、交换和组织呼吸过程。以及参与养分的转运。
2、催化β-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抗体的产生,脂类从血液中转运以及药物在肝脏的解毒等。
3、铁可以增强机体饿免疫功能,能抵御感染。但是铁过量往往促进细菌的生长,对抵御感染不利。
二、铁的吸取:
1、肉类中的铁主要是血红素铁,属于有机铁。肉类肝脏中因为存在肉因子可以帮助铁的吸取,因此铁的吸取就好。而植物中铁的含量不高,而且存在植酸,磷酸,多酚类等物质会大大影响铁的吸取。
2、胃中如果缺乏胃酸,那么不利于铁离子的释放,也不利于铁的吸取。
3、维生素C、某些单糖、有机酸以及肉类可以促进铁的吸取。研究表明,当铁与维生素C的重量比例为1:5或1:10时,可使铁的吸取率提高3~6倍。
4、当机体内铁缺乏时铁的吸取也好,反之,体内铁量充足时,吸取就低。
三、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工作效率低下、学习能力下降,冷漠呆板;缺铁儿童易烦躁,抗感染能力下降。此外,常有自述心慌、气短、头晕、眼花、精力不集中等现象。
四、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我国建议铁的日供给量为:成年男子15毫克,成年女子20毫克,孕妇中期为25毫克,后期为35毫克,乳母为25毫克。儿童的需要量适当的增加:11岁~14岁,男16毫克,女18毫克;14岁~18岁,男20毫克,女25毫克。
丰富来源:动物血,肝脏,鸡胗,牛肾,大豆,黑木耳,芝麻酱;
良好来源:瘦肉,红糖,蛋黄,猪肾,羊肾,干果;
一般来源:鱼,谷物,菠菜,扁豆,豌豆,芥菜叶;
微量来源:奶制品,蔬菜和水果。
五、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1、大家中国人实际上吃进去的铁不少,已经超过推荐量了,但是仍然贫血,这是由于大家吃的铁主要是无机铁,吸取很低。同时也要改变以前大家用铁锅做菜就能补铁的错误观念。要不帖还是需要多吃动物性食品。
2、缺铁时,往往伴随维生素A的缺乏,因此,补铁时要适当的补充维生素A,另外铁和锌都是二价离子,在体内吸取存在竞争作用,要适当的注意
3、牛奶以及各种奶中铁含量都很低。
如果遇到症状明显的贫血症状。那么就需要去医院静脉点滴铁剂或口服铁剂了,不过要注意一定要尊医嘱,铁过多也会有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