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公子列传(学案)
说明加点字词;翻译句子。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居于士人之下),士无( )贤不肖( )皆谦而礼( )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①。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 )食客(古代寄食于豪贵之家并为之服务的门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魏公子叫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弟。昭王去世后,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①因此方圆几千里的士人都争相归附于他,招致食客三千人。当时,诸侯各国因公子贤德,宾客众多,连续十几年不敢动兵谋犯魏国。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 ),为大梁夷门监(监护,看管)者。公子闻之,往请( ),欲厚遗( )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 )故( )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 )车骑,虚左(空出左方的座位。古代乘车以左位为尊位),自( )迎夷门侯生。侯生摄( )敝( )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 ),不让( ),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握着驾车的马缰绳)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原枉(委屈)车骑过( )之。”公子引( )车入巿,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 )故( )久立,与其客语,微( )察公子。公子颜色( )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巿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 )客就( )车。至家,公子引( )侯生坐上坐( ),遍赞( )宾客,宾客皆惊②。酒酣,公子起,为寿( )侯生前。侯生因( )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 )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者(看门人)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 )有所( )过( ),今公子故( )过之。然嬴欲就( )公子之名,故( )久立公子车骑巿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③巿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 )能下士也。”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魏国有个隐士叫侯嬴,已经七十岁了,家境贫寒,是大梁城东门的看门人。公子听说了这个人,就派人去拜见,并想送给他一份厚礼。但是侯嬴不肯接受,说:“我几十年来修养品德,坚持操守,终究不能因我看门贫困的缘故而接受公子的财礼。”公子于是就大摆酒席,宴饮宾客。大家来齐坐定之后,公子就带着车马以及随从人员,空出车子上的左位,亲自到东城门去迎接侯先生。侯先生整理了一下破旧的衣帽,就径直上了车子坐在公子空出的尊贵座位,丝毫没有谦让的意思,想借此观察一下公子的态度。可是公子手握马缰绳更加恭敬。侯先生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屠宰场,希翼委屈一下车马载我去拜访他。”公子马上驾车前往进入街市,侯先生下车去会见他的朋友朱亥,他斜眯缝着眼看公子,故意久久地站在那里,同他的朋友聊天,同时暗暗地观察公子。公子的面色更加和悦。在这个时候,魏国的将军、宰相、宗室大臣以及高朋贵宾坐满堂上,正等着公子举杯开宴。街市上的人都看到公子手握缰绳替侯先生驾车。公子的随从人员都暗自责骂侯先生。侯先生看到公子面色始终不变,才告别了朋友上了车。
②。大家酒兴正浓时,公子站起来,走到侯先生面前举杯为他祝寿。侯先生趁机对公子说:“今天我侯嬴为难公子也够劲了。我只是个城东门抱门插关的人,可是公子委屈车马,亲自在大庭广众之中迎接我,我本不该再去拜访朋友,今天公子竟屈尊陪我拜访他。
③。街市上的人都以为我是小人,而认为公子是个高尚的人能礼贤下士啊。”在这次宴会散了后,侯先生便成了公子的贵客。
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公子往数( )请( )之,朱亥故( )不复( )谢( ),公子怪( )之。
侯先生对公子说:“我所拜访的屠夫朱亥,是个贤能的人,只是人们都不了解他,所以隐没在屠夫中罢了。”公子曾多次前往拜见朱亥,朱亥故意不回拜答谢,公子觉得这个人很奇怪。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 )魏王及公子书( ),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 )十万众救赵。秦王使( )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 )且( )下( ),而诸侯敢救者,已拔( )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 )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采取动摇不定的两面策略)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古时官员的冠服和他们车乘的蓬盖)相属( )于魏,让( )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 )为婚姻( )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④。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 )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各个方面,各种方法)。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自度( )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 )车骑百余乘( ),欲以( )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魏安釐王二十年(前257),秦昭王已经在长平大败赵国军队,接着进兵围攻邯郸。公子的姐姐是赵惠文王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多次给魏王和公子送信来,向魏国请求救兵。魏王派将军晋鄙带领十万之众的部队去救赵国。秦昭王得知这个消息后就派使臣告诫魏王说:“我就要攻下赵国了,这只是早晚的事,诸侯中有谁敢救赵国的,拿下赵国后,一定调兵先攻打它。”魏王很害怕,就派人阻止晋鄙不要再进军了,把军队留在邺城扎营驻守,名义上是救赵国,实际上是采取两面倒的策略来观望形势的发展。平原君使臣的车子连续不断地到魏国来,频频告急,责备魏公子说:“
④。如今邯郸危在旦夕,早晚就要投降秦国,可是魏国救兵至今不来,公子能帮助别人摆脱危难又表现在哪里!再说公子即使不把我赵胜看在眼里,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就不可怜你的姐姐吗?”公子为这件事忧虑万分,屡次请求魏王赶快出兵,又让宾客辩士们千方百计地劝说魏王。魏王由于害怕秦国,始终不肯听从公子的意见。公子估计终究不能征得魏王同意出兵了,就决计不能自己活着而让赵国灭亡,于是请来宾客,凑集了战车一百多辆,打算带着宾客赶到战场上去同秦军拼一死命,与赵国人一起死难。
行过( )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 )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zēng( )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⑤”复引( )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其它办法)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饥饿的老虎),何功之有哉?⑥尚( )安( )事( )客?然公子遇( )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 )拜,因问。侯生乃屏(使退避)人间( )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虎符,古代调发军队的凭证)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 )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顾( )未有路耳。公子诚( )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雀却秦,此五霸之伐( )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
公子带着车队走过东门时,去见侯先生,把打算同秦军拼一死命的情况全都告诉了侯先生。然后向侯先生诀别准备上路,行前侯先生说:“公子努力干吧,老臣我不能随行。”公子走了几里路,心里不痛快,自语道:“
⑤”于是又赶着车子返回来,想问问侯先生。侯先生一见公子便笑着说:“我本来就知道公子会回来的。”又接着说:“公子好客爱士,闻名天下。
⑥?如果这样的话,还用大家这些宾客干什么呢?公子待我情深意厚,公子前往可是我不送行,因此知道公子恼恨我会返回来的。”公子连着两次向侯先生拜礼,进而问对策。侯先生就让旁人离开,同公子秘密交谈,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经常放在魏王的卧室内,在妻妾中如姬最受宠爱,她出入魏王的卧室很随便,只要尽力是能偷出兵符来的。我还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死,如姬报仇雪恨的心志积蓄了三年之久,从魏王以下的群臣左右都想为如姬报仇,但没能如愿。为此,如姬曾对公子哭诉,公子派门客斩了那个仇人的头,恭敬地献给如姬。如姬要为公子效命而死,是在所不辞的,只是没有行动的机会罢了。公子果真一开口请求如姬帮忙,如姬必定答应,那么就能得到虎符而夺了晋鄙的军权,北边可救赵国,西边能抵御秦国,这是春秋五霸的功业啊。”公子听从了侯嬴的计策,请求如姬帮忙。如姬果然盗出晋鄙的兵符交给了公子。
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huò(大笑)唶zé(大呼)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市场)鼓刀(屠宰牲畜时击刀作声)屠者,而公子亲数存( )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⑦。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 )命之秋( )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 )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 )数( )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 )自刭,以送公子。”公子遂行。
公子拿到了兵符准备上路,侯先生说:“将帅在外作战时,有机断处置的权力,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以有利于国家。公子到那里即使两符相合,验明无误,可是晋鄙仍不交给公子兵权反而再请示魏王,那么事情就危险了。我的朋友屠夫朱亥可以跟您一起前往,这个人是个大力士。如果晋鄙听从,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他不听从,可以让朱亥击杀他。”公子听了这些话后,便哭了。侯先生见状便问道:“公子害怕死呀?为什么哭呢?”公子回答说:“晋鄙是魏国勇猛强悍、富有经验的老将,我去他那里恐怕他不会听从命令,必定要杀死他,因此我难过地哭了,哪里是怕死呢?”于是公子去请求朱亥一同前往。朱亥笑着说:“
⑦。如今公子有了急难,这就是我为公子杀身效命的时候了。”就与公子一起上路了。公子去向侯先生辞行。侯先生说:“我本应随您一起去,可是老了心有余力不足不能成行。请允许我计算您行程的日期,您到达晋鄙军部的那一天,我面向北刎颈而死,来表达我为公子送行的一片忠心。”公子于是上路出发。
至邺,矫( )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指只有所乘车辆而无随护的兵车)来代之,何如( )哉?”欲无听。朱亥袖( )四十斤铁椎,椎( )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 )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回家奉养父母)。”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韊(盛箭的囊袋)矢为公子先( )引( )。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 )公子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到了邺城,公子拿出兵符假传魏王命令代替晋鄙担任将领。晋鄙合了兵符,验证无误,但还是怀疑这件事,就举着手盯着公子说:“如今我统帅着十万之众的大军,驻扎在边境上,这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任,今天你只身一人来代替我,这是怎么回事呢?”正要拒绝接受命令。这时朱亥取出藏在衣袖里的四十斤铁椎,一椎击死了晋鄙,公子于是统帅了晋鄙的军队。然后整顿部队,向军中下令说:“父子都在军队里的,父亲回家;兄弟同在军队里的,长兄回家;没有兄弟的独生子,回家去奉养双亲。”经过整顿选拔,得到精兵八万人。开跋前线攻击秦军。秦军解围撤离而去,于是邯郸得救,保住了赵国。赵王和平原君到郊界来迎接公子。平原君替公子背着盛满箭支的囊袋走在前面引路。赵王连着两次拜谢说:“自古以来的贤人没有一个赶上公子的。”在这个时候,平原君不敢再拿自己跟别人相比了。公子与侯先生诀别之后,在到达邺城军营的那一天,侯先生果然面向北刎颈而死。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卻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赵孝成王德( )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 )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 )自骄而功( )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赵王扫除( )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 )西阶。公子侧行( )辞让,从东阶上。自言罪过,以负( )于魏,无功于赵。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不好开口)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公子竟( )留赵。赵王以鄗为公子汤沐邑,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公子留赵。
魏王恼怒公子盗出了他的兵符,假传君令击杀晋鄙,这一点公子也是明知的。所以在打退秦军拯救赵国之后,就让部将带着部队返回魏国去,而公子自己和他的门客就留在了赵国。赵孝成王感激公子假托君命夺取晋鄙军权从而保住了赵国这一义举,就与平原君商量,把五座城邑封赏给公子。公子听到这个消息后,产生了骄傲自大的情绪,露出了居功自满的神色。门客中有个人劝说公子道:“事物有不可以忘记的,也有不可以不忘记的。别人对公子有恩德,公子不可以忘记;公子对别人有恩德,希翼公子忘掉它。况且假托魏王命令,夺取晋鄙兵权去救赵国,这对赵国来说算是有功劳了,但对魏国来说那就不算忠臣了。公子却因此自以为有功,觉得了不起,我私下认为公子实在不应该。”公子听后,立即责备自己,好像无地自容一样。赵国召开盛大欢迎宴会,赵王打扫了殿堂台阶,亲自到门口迎接贵客,并实行主人的礼节,领着公子走进殿堂的西边台阶。公子则侧着身子走一再推辞谦让,并主动从东边的台阶升堂。宴会上,公子称说自己有罪,对不起魏国,于赵国也无功劳可言。赵王陪着公子饮酒直到傍晚,始终不好意思开口谈封献五座城邑的事,因为公子总是在谦让自责。公子终于留在了赵国。赵王把鄗(hào)邑封赏给公子,这时魏王也把信陵邑又奉还给公子。公子仍留在赵国。
魏公子列传(学案)
说明加点字词;翻译句子。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公子为人仁而下(居于……之下)士,士无(无论)贤不肖(贤)皆谦而礼(有礼地,状语)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①。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招致,招集)食客(古代寄食于豪贵之家并为之服务的门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魏公子叫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弟。昭王去世后,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公子的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无论有无才能或才能大小,他都谦恭有礼地同他们交往,从来不敢因为自己富贵而轻慢士人。因此方圆几千里的士人都争相归附于他,招徕食客三千人。当时,诸侯各国因公子贤德,宾客众多,连续十几年不敢动兵谋犯魏国。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贫穷),为大梁夷门监(监护,看管)者。公子闻之,往请(拜见),欲厚遗(赠送)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贫困)故(缘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使……从)车骑,虚左(空出左方的座位。古代乘车以左位为尊位),自(亲自,状语)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整理)敝(破旧)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同“座”),不让(谦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握着驾车的马缰绳)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原枉(委屈)车骑过(拜访,探望)之。”公子引(拉)车入巿,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同“睥睨”,眼睛斜着看,含有高傲之意)故(故意)久立,与其客语,微(暗中,暗暗地)察公子。公子颜色(脸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巿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辞别)客就(登上)车。至家,公子引(领着)侯生坐上坐(同“座”),遍赞(先容,引见)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祝长寿)侯生前。侯生因(于是)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难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者(看门人)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应该)有所(有什么)过(访问),今公子故(特意)过之。然嬴欲就(成就)公子之名,故(故意)久立公子车骑巿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②。巿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有德行的人)能下士也。③”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魏国有个隐士叫侯嬴,已经七十岁了,家境贫寒,是大梁城东门的看门人。公子听说了这个人,就派人去拜见,并想送给他一份厚礼。但是侯嬴不肯接受,说:“我几十年来修养品德,坚持操守,终究不能因我看门贫困的缘故而接受公子的财礼。”公子于是就大摆酒席,宴饮宾客。大家来齐坐定之后,公子就带着车马以及随从人员,空出车子上的左位,亲自到东城门去迎接侯先生。侯先生整理了一下破旧的衣帽,就径直上了车子坐在公子空出的尊贵座位,丝毫没有谦让的意思,想借此观察一下公子的态度。可是公子手握马缰绳更加恭敬。侯先生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屠宰场,希翼委屈一下车马载我去拜访他。”公子马上驾车前往进入街市,侯先生下车去会见他的朋友朱亥,他斜眯缝着眼看公子,故意久久地站在那里,同他的朋友聊天,同时暗暗地观察公子。公子的面色更加和悦。在这个时候,魏国的将军、宰相、宗室大臣以及高朋贵宾坐满堂上,正等着公子举杯开宴。街市上的人都看到公子手握缰绳替侯先生驾车。公子的随从人员都暗自责骂侯先生。侯先生看到公子面色始终不变,才告别了朋友上了车。到家后,公子领着侯先生坐到上位上,并向全体宾客赞扬地先容了侯先生,满堂宾客无不惊异。大家酒兴正浓时,公子站起来,走到侯先生面前举杯为他祝寿。侯先生趁机对公子说:“今天我侯嬴为难公子也够劲了。我只是个城东门抱门插关的人,可是公子委屈车马,亲自在大庭广众之中迎接我,我本不该再去拜访朋友,今天公子竟屈尊陪我拜访他。可我也想成就公子的名声,故意让公子车马久久地停在街市中,借拜访朋友来观察公子,结果公子更加谦恭。街市上的人都以为我是小人,而认为公子是个高尚的人能礼贤下士啊。”在这次宴会散了后,侯先生便成了公子的贵客。
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公子往数(多次)请(拜见)之,朱亥故(过意)不复(回复)谢(感谢,答谢),公子怪(意动)之。
侯先生对公子说:“我所拜访的屠夫朱亥,是个贤能的人,只是人们都不了解他,所以隐没在屠夫中罢了。”公子曾多次前往拜见朱亥,朱亥故意不回拜答谢,公子觉得这个人很奇怪。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送)魏王及公子书(信),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率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派)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早晚)且(将)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攻占)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扎营驻守)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采取动摇不定的两面策略)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古时官员的冠服和他们车乘的蓬盖)相属(连接)于魏,让(责备)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自愿依附)为婚姻(姻亲,联婚结亲)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④。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在哪里)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各个方面,各种方法)。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自度(估计,揣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凑集,备办)车骑百余乘(辆),欲以(带领)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魏安釐王二十年(前257),秦昭王已经在长平大败赵国军队,接着进兵围攻邯郸。公子的姐姐是赵惠文王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多次给魏王和公子送信来,向魏国请求救兵。魏王派将军晋鄙带领十万之众的部队去救赵国。秦昭王得知这个消息后就派使臣告诫魏王说:“我就要攻下赵国了,这只是早晚的事,诸侯中有谁敢救赵国的,拿下赵国后,一定调兵先攻打它。”魏王很害怕,就派人阻止晋鄙不要再进军了,把军队留在邺城扎营驻守,名义上是救赵国,实际上是采取两面倒的策略来观望形势的发展。平原君使臣的车子连续不断地到魏国来,频频告急,责备魏公子说:“我赵胜之所以自愿依托魏国跟魏国联婚结亲,就是因为公子的道义高尚,能热心帮助别人摆脱危难。如今邯郸危在旦夕,早晚就要投降秦国,可是魏国救兵至今不来,公子能帮助别人摆脱危难又表现在哪里!再说公子即使不把我赵胜看在眼里,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就不可怜你的姐姐吗?”公子为这件事忧虑万分,屡次请求魏王赶快出兵,又让宾客辩士们千方百计地劝说魏王。魏王由于害怕秦国,始终不肯听从公子的意见。公子估计终究不能征得魏王同意出兵了,就决计不能自己活着而让赵国灭亡,于是请来宾客,凑集了战车一百多辆,打算带着宾客赶到战场上去同秦军拼一死命,与赵国人一起死难。
行过(经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努力)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zēng(竟然)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⑤”复引(拉)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其它办法)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饥饿的老虎),何功之有哉?⑥尚(还)安(何)事(用)客?然公子遇(待)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两次)拜,因问。侯生乃屏(使退避)人间(私密)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虎符,古代调发军队的凭证)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蓄积)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推辞),顾(只是)未有路耳。公子诚(如果)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雀却秦,此五霸之伐(功劳)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
公子带着车队走过东门时,去见侯先生,把打算同秦军拼一死命的情况全都告诉了侯先生。然后向侯先生诀别准备上路,行前侯先生说:“公子努力干吧,老臣我不能随行。”公子走了几里路,心里不痛快,自语道:“我对待侯先生算是够周到的了,天下无人不晓,如今我将要死难可是侯先生竟没有一言半语来送我,我难道对待他有闪失吗?”于是又赶着车子返回来,想问问侯先生。侯先生一见公子便笑着说:“我本来就知道公子会回来的。”又接着说:“公子好客爱士,闻名天下。如今有了危难,想不出别的办法却要赶到战场上同秦军拼死命,这就如同把肥肉扔给饥饿的老虎,有什么作用呢?如果这样的话,还用大家这些宾客干什么呢?公子待我情深意厚,公子前往可是我不送行,因此知道公子恼恨我会返回来的。”公子连着两次向侯先生拜礼,进而问对策。侯先生就让旁人离开,同公子秘密交谈,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经常放在魏王的卧室内,在妻妾中如姬最受宠爱,她出入魏王的卧室很随便,只要尽力是能偷出兵符来的。我还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死,如姬报仇雪恨的心志积蓄了三年之久,从魏王以下的群臣左右都想为如姬报仇,但没能如愿。为此,如姬曾对公子哭诉,公子派门客斩了那个仇人的头,恭敬地献给如姬。如姬要为公子效命而死,是在所不辞的,只是没有行动的机会罢了。公子果真一开口请求如姬帮忙,如姬必定答应,那么就能得到虎符而夺了晋鄙的军权,北边可救赵国,西边能抵御秦国,这是春秋五霸的功业啊。”公子听从了侯嬴的计策,请求如姬帮忙。如姬果然盗出晋鄙的兵符交给了公子。
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huò(大笑)唶zé(大呼)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市场)鼓刀(屠宰牲畜时击刀作声)屠者,而公子亲数存(问候)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⑦。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贡献)命之秋(时候)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辞别)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允许我)数(计算)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通“向”)自刭,以送公子。”公子遂行。
公子拿到了兵符准备上路,侯先生说:“将帅在外作战时,有机断处置的权力,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以有利于国家。公子到那里即使两符相合,验明无误,可是晋鄙仍不交给公子兵权反而再请示魏王,那么事情就危险了。我的朋友屠夫朱亥可以跟您一起前往,这个人是个大力士。如果晋鄙听从,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他不听从,可以让朱亥击杀他。”公子听了这些话后,便哭了。侯先生见状便问道:“公子害怕死呀?为什么哭呢?”公子回答说:“晋鄙是魏国勇猛强悍、富有经验的老将,我去他那里恐怕他不会听从命令,必定要杀死他,因此我难过地哭了,哪里是怕死呢?”于是公子去请求朱亥一同前往。朱亥笑着说:“我只是个市场上击刀杀生的屠夫,可是公子竟多次登门问候我,我之所以不回拜答谢您,是因为我认为小礼小节没什么用处。如今公子有了急难,这就是我为公子杀身效命的时候了。”就与公子一起上路了。公子去向侯先生辞行。侯先生说:“我本应随您一起去,可是老了心有余力不足不能成行。请允许我计算您行程的日期,您到达晋鄙军部的那一天,我面向北刎颈而死,来表达我为公子送行的一片忠心。”公子于是上路出发。
至邺,矫(假传)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指只有所乘车辆而无随护的兵车)来代之,何如(为什么)哉?”欲无听。朱亥袖(在袖中藏着,动词)四十斤铁椎,椎(锤,击杀武器,用锤子,状语)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约束,整顿)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回家奉养父母)。”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韊(盛箭的囊袋)矢为公子先(在前面,状语)引(引路)。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比得上)公子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到了邺城,公子拿出兵符假传魏王命令代替晋鄙担任将领。晋鄙合了兵符,验证无误,但还是怀疑这件事,就举着手盯着公子说:“如今我统帅着十万之众的大军,驻扎在边境上,这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任,今天你只身一人来代替我,这是怎么回事呢?”正要拒绝接受命令。这时朱亥取出藏在衣袖里的四十斤铁椎,一椎击死了晋鄙,公子于是统帅了晋鄙的军队。然后整顿部队,向军中下令说:“父子都在军队里的,父亲回家;兄弟同在军队里的,长兄回家;没有兄弟的独生子,回家去奉养双亲。”经过整顿选拔,得到精兵八万人。开跋前线攻击秦军。秦军解围撤离而去,于是邯郸得救,保住了赵国。赵王和平原君到郊界来迎接公子。平原君替公子背着盛满箭支的囊袋走在前面引路。赵王连着两次拜谢说:“自古以来的贤人没有一个赶上公子的。”在这个时候,平原君不敢再拿自己跟别人相比了。公子与侯先生诀别之后,在到达邺城军营的那一天,侯先生果然面向北刎颈而死。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卻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赵孝成王德(感激)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骄傲)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竟然)自骄而功(以……为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赵王扫除(台阶)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趋向,往……去)西阶。公子侧行(侧着身子走)辞让,从东阶上。自言罪过,以负(辜负)于魏,无功于赵。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不好开口)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公子竟(最终)留赵。赵王以鄗为公子汤沐邑,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公子留赵。
魏王恼怒公子盗出了他的兵符,假传君令击杀晋鄙,这一点公子也是明知的。所以在打退秦军拯救赵国之后,就让部将带着部队返回魏国去,而公子自己和他的门客就留在了赵国。赵孝成王感激公子假托君命夺取晋鄙军权从而保住了赵国这一义举,就与平原君商量,把五座城邑封赏给公子。公子听到这个消息后,产生了骄傲自大的情绪,露出了居功自满的神色。门客中有个人劝说公子道:“事物有不可以忘记的,也有不可以不忘记的。别人对公子有恩德,公子不可以忘记;公子对别人有恩德,希翼公子忘掉它。况且假托魏王命令,夺取晋鄙兵权去救赵国,这对赵国来说算是有功劳了,但对魏国来说那就不算忠臣了。公子却因此自以为有功,觉得了不起,我私下认为公子实在不应该。”公子听后,立即责备自己,好像无地自容一样。赵国召开盛大欢迎宴会,赵王打扫了殿堂台阶,亲自到门口迎接贵客,并实行主人的礼节,领着公子走进殿堂的西边台阶。公子则侧着身子走一再推辞谦让,并主动从东边的台阶升堂。宴会上,公子称说自己有罪,对不起魏国,于赵国也无功劳可言。赵王陪着公子饮酒直到傍晚,始终不好意思开口谈封献五座城邑的事,因为公子总是在谦让自责。公子终于留在了赵国。赵王把鄗(hào)邑封赏给公子,这时魏王也把信陵邑又奉还给公子。公子仍留在赵国。
魏公子列传(学案)
说明加点字词;翻译句子。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居于士人之下),士无(1)贤不肖(2)皆谦而礼(3)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①。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4)食客(古代寄食于豪贵之家并为之服务的门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5),为大梁夷门监(监护,看管)者。公子闻之,往请(6),欲厚遗(7)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8)故(9)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10)车骑,虚左(空出左方的座位。古代乘车以左位为尊位),自(11)迎夷门侯生。侯生摄(12)敝(13)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14),不让(15),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握着驾车的马缰绳)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原枉(委屈)车骑过(16)之。”公子引(17)车入巿,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18)故(19)久立,与其客语,微(20)察公子。公子颜色(21)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巿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22)客就(23)车。至家,公子引(24)侯生坐上坐(25),遍赞(26)宾客,宾客皆惊②。酒酣,公子起,为寿(27)侯生前。侯生因(28)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29)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者(看门人)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30)有所(31)过(32),今公子故(33)过之。然嬴欲就(34)公子之名,故(35)久立公子车骑巿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③巿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36)能下士也。”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公子往数(37)请(38)之,朱亥故(39)不复(40 )谢(41),公子怪(42)之。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43)魏王及公子书(44),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45)十万众救赵。秦王使(46)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47)且(48)下(49),而诸侯敢救者,已拔(50)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51)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采取动摇不定的两面策略)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古时官员的冠服和他们车乘的蓬盖)相属(52)于魏,让(53)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54)为婚姻(55)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④。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56)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各个方面,各种方法)。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自度(57)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58)车骑百余乘(59),欲以(60)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行过(61)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62)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zēng(63)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⑤”复引(64)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其它办法)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饥饿的老虎),何功之有哉?⑥尚(65)安(66)事(67)客?然公子遇(68)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69)拜,因问。侯生乃屏(使退避)人间(70)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虎符,古代调发军队的凭证)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71)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72),顾(73)未有路耳。公子诚(74)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雀却秦,此五霸之伐(75)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
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huò(大笑)唶zé(大呼)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市场)鼓刀(屠宰牲畜时击刀作声)屠者,而公子亲数存(76)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⑦。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77)命之秋(78)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79)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80)数(81)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82)自刭,以送公子。”公子遂行。
至邺,矫(83)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指只有所乘车辆而无随护的兵车)来代之,何如(84)哉?”欲无听。朱亥袖(85)四十斤铁椎,椎(86)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87)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回家奉养父母)。”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韊(盛箭的囊袋)矢为公子先(88)引(89)。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90)公子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卻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赵孝成王德(91)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92)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93)自骄而功(94)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赵王扫除(95)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96)西阶。公子侧行(97)辞让,从东阶上。自言罪过,以负(98)于魏,无功于赵。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不好开口)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公子竟(99)留赵。赵王以鄗为公子汤沐邑,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公子留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