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学案)
说明加点字词,翻译句子。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 )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 )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 )不成,去( );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 ),不足( )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 )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 )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 )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 )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 )以( )兵法部勒( )宾客及子弟,以是( )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 )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 )矣!”梁以( )此奇( )籍。籍长( )八尺余,力能扛( )鼎,才气过人,虽( )吴中子弟,皆已惮( )籍矣。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 )遣当阳君、蒲将军将( )卒( )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 )利,陈余复( )请兵。项羽乃( )悉引( )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 )战,绝( )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 )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 )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 )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 )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 )焉。
项王军壁( )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 )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 )夜溃围南( )出,驰走( )。平明( ),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 )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 )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 )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至东城,乃( )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 )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 )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遂霸有天下。然今卒( )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 )战,必三胜之,为( )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 )山东( )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 )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 )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 )?”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 )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 )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 )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 )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 )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 )十余创( ),顾( )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 )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 )我头千金,邑( )万户,吾为( )若( )德( )。”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 )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 )。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 )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 )。
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乃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 )之暴( )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俊杰蜂起,相与( )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勎( )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 )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 )功伐( ),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 )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项羽本纪(学案)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伯仲叔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被)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籍是下相人,字羽。开始起事的时候,他二十四岁。项籍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就是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人。(被动句)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
项籍少时,学书(认字与写字)不成,去(引申为放弃);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对抗),不足(值得)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完毕,结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信,作动词,写信)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因此)事得已(停息)。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同“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暗中)以(用)兵法部勒(部勒,部署,约束)宾客及子弟,以是(因此)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那,那个人)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杀死全族,灭族)矣!”梁以(因为)此奇(意动)籍。籍长(高)八尺余,力能扛gāng(举起)鼎,才气过人,虽(即使)吴中子弟,皆已惮(敬畏)籍矣。
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宾语前置),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项梁曾经因罪案受牵连,被栎(yuè,悦)阳县逮捕入狱,他就请蕲(qí,齐)县狱掾(yuàn,愿)曹咎写了说情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事情才得以了结。后来项梁又杀了人,为了躲避仇人,他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郡。吴中郡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项梁。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满门抄斩的!”但项梁却因此而感到项籍很不一般。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惧怕他了。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于是)遣当阳君、蒲将军将(率领)卒(士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稍微)利,陈余复(再次)请兵。项羽乃(于是,就)悉引(率领,统率)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zèng,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多次)战,绝(断绝,截断)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位居第一,超出众人)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放,出)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壁垒,营垒)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用膝盖)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隶属)焉。
项羽诛杀了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扬诸侯。他首先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漳河,援救钜鹿。战争只有一些小的胜利,陈余又来请求增援。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部队抵达前线,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遭遇,交战多次,阻断了秦军所筑甬道,大败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涉间拒不降楚,自焚而死。在这时,楚军在诸侯中位居第一。(省略句,省略介词“于”)援救巨鹿并驻扎在巨鹿城下的诸侯军有十几座营垒,(定语后置句)没有一个敢发兵。到楚军攻击秦军时,他们都只在营垒中观望。楚军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士兵们杀声震天,诸侯军人人战栗胆寒。项羽在打败秦军以后,召见诸侯将领,当他们进入军门时,一个个都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谁敢抬头仰视。自此,项羽真正成了诸侯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
项王军壁(建营垒,动词)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作)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奈……何,把……怎么样,若,你)!”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项王的部队在垓下修筑了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深夜,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项王连夜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项王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王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呀骓马不再往前闯!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怎么安排你呀才妥善?”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同“值”,当,趁)夜溃围南(向南,状语)出,驰走(逃跑)。平明(天明时分),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带领,率领)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跟随)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欺骗)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向东,动词),至东城,乃(只,仅仅)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估计)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身经,动词)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败),遂霸有天下。然今卒(终于,最终)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痛快)战,必三胜之,为(给、替)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约定)山东(山的东面)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倒,引申为溃败),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bì易(退避)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怎么样)?”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趁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飞驰而逃。天快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项王渡过淮河,能跟上的骑兵一百多人罢了(定语后置句)。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项王又带着骑兵向东,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今天肯定得决心战死了,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汉军把他们包围起几层。项王对骑兵们说:“我来给你们拿下一员汉将!”命令四面骑士驱马飞奔而下,约定冲到山的东边,分作三处集合。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这时,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倒退了好几里。项王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合了。汉军不知项王的去向,就把部队分为三路,再次包围上来。项王驱马冲了上去,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有百八十人,聚拢骑兵,仅仅损失了两个人。项王问骑兵们道:“怎么样?”骑兵们都敬服地说:“正像大王说的那样。”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yǐ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土地方圆)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称王,动词)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无法)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句末语气词,“呢”)!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向西,动词),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让……做王,动词)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兵器)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受)十余创chuāng(伤),顾(回头)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你)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悬赏征求,悬赏捉拿)我头千金,邑(封邑,动词)万户,吾为(给,送给)若(你)德(恩德,好处)。”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互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希翼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为什么渡乌江呢!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爱戴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于是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光项籍一个人就杀掉汉军几百人。项王身上也有十几处负伤。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相识吗?”马童这时才跟项王打了个对脸儿,于是指给王翳说:“这就是项王。”项王说:“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省略句,省略介词“以”,状语后置句)我送给你好处吧。”说完,自刎而死。王翳拿下项王的头,其他骑兵互相践踏争抢项王的躯体,由于相争而被杀死的有几十人。最后,郎中骑将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争得一个肢体。五人到一块把肢体拼合,正好都对。因此。把项羽的土地分成五块;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攻下,攻占)。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同“示”,出示,展示,给……看)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离开)。
项王已死,楚地全都投降了汉王,只有鲁县不降服。汉王率领天下之兵想要屠戮鲁城,因为他们恪守礼义,为君主守节不惜一死,就拿着项王的头给鲁人看,鲁地父老才投降。当初,楚怀王封项籍为鲁公,等他死后,鲁国又最后投降,所以,按照鲁公这一封号的礼仪把项王安葬在穀城。汉王给他发丧,哭了一通后才离去。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乃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
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乃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
项氏宗族各旁枝,汉王都不加杀戮。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都属于项氏,汉王赐姓刘。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兴盛)之暴(快)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俊杰蜂起,相与(一起)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勎(同“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政令)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自夸)功伐(功业,功绩),奋其私智而不师(学习)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治理)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太史公说:我听周生说舜的眼睛可能是两个瞳人儿。又听说项羽也是两个瞳人儿。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吗?不然他的发迹怎么那么突然啊!秦代搞糟了它的政令,陈涉首先发难,各路俊杰蜂拥而起,你争我夺,数也数不清。然而项羽并非有些许权柄可以凭藉,他趁秦末大乱之势兴起于民间,只三年的时间,就率领原战国时的齐、赵、韩、魏、燕五国诸侯灭掉了秦代,划分天下土地,封王封侯,政令全都由项羽发出,自号为“霸王”,他的势位虽然没能保持长久,但近古以来象这样的人还不曾有过。至于项羽舍弃关中之地,思念楚国建都彭城,放逐义帝,自立为王,而又埋怨诸侯背叛自己,想成大事可就难了。他自夸功绩,施展他个人的(自己的)聪明,却不肯学习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要用武力征伐治理天下,五年终于亡掉了他的国家,自身死在东城,仍不觉悟不自责(指责自己),太错误了。而他竟然拿“上天要灭亡我,不是用兵的过错”这句话来自我摆脱,难道不荒谬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