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启蒙运动(17-18C)
学习内容:1、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
2、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3、认识到启蒙思想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
一、历史背景:
1、经济、阶级:资本主义经济的 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废除封建专制统治。
2、思想: 和 作了思想准备(解开了套在人类理性上的枷锁);
3、 的进步促进理性主义成长。(科学家揭示了许多自然界的奥妙,使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
4、在英法兴起的政治因素: 完成资产阶级革命,逐步确立君主立宪制;
是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二、概述:
(一)核心思潮:
(二)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1、伏尔泰——启蒙运动的领袖。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1)主要观点:①提倡 ,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
②反对 ,倡导君主立宪制(实行“开明专制”)
③更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封建神权
2)意义:对反对专制主义,追求自由平等具有进步意义。
2、孟德斯鸠:代表作《 》
1)主要观点:①提出 学说。
(行政权→国王;立法权→议会;司法权→法院。其核心是权力“制约和平衡”。)
②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赋人权
2) 意义: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美国第一个实践。
3、卢梭:代表作《 》《 》
1)主要观点: ①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②“ ” 和“ ”
③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④ 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2)意义: 描绘了资产阶级 的蓝图,成为法国 的思想先导,
并直接影响美国 的建立。
4、康德(德国):启蒙思想的经典总结者。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
观点:①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②认为主权在民,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但同时要自律,必须遵守法律。
③赞成共和政体,反对暴力革命。
三、启蒙运动的社会影响
(一)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的思想学问运动。
(二)作用:
1、思想: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自由、平等、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2、政治:①为资产阶级 和 作了思想和理论的准备;
如: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为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建立提供了思想理论。
②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如:影响 和 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为 仁人志士改造社会提供思想武器。
3、经济:推动欧洲 经济发展;
4、科学:推动 的进步。
四、启蒙思想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1、推动理性主义的到来。
2、它一方面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另一方面主张构建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新制度,
追求人的彻底解放,即使人获得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总结与拓展:
1、“启蒙”的含义:核心是理性、重视人的思考和判断。
2、启蒙思想家的共同思想主张
①核心:崇尚 ;
②提倡 、自由平等;提倡科学;提倡宗教信仰自由。
③反对封建王权、宗教愚昧、封建神权。
3、对比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异同。
同:从根本原因、性质、批判的内容、影响等角度思考。
不同:广度上: 前者主要集中在文学艺术领域;后者广泛反映在文学、艺术、哲学、政治等领域。
深度上:①内容:前者矛头指向基督教神学,仍然批着宗教的外衣;
后者直接指向封建制度,并提出未来理性社会的蓝图。
②影响:后者影响更深远,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作了思想和舆论的准备。
4、西方人文精神发展历程。
1)公元前5世纪,普罗塔戈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人类自我意识第一次觉醒。
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提出“认识你自己”的思想,表现了
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
2)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但丁等人文主义者力图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赞美讴歌人性的高尚与尊严。宗教改革则鼓吹信仰自由,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
3)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卢梭和康德充分阐述了人身的解放和人思想的解放。
启蒙思想家将矛头指向封建制度,设计了使人类能够获得自由、平等的理性社会制度。 |